中心名称 : 通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单位 : 计算机学院
获批年份 : 2010年
一、中心概况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2002年,2010年5月获批高等学校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心实验室面积达到13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900多台件,建设总投资额达到2500多万元。中心为计算机学院、国际学院等开设实验课程超过50门,共计200多个实验项目,年实验学生数达4000余人,年实验人时数超过40万。中心包括五个基础软件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四个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校内实习基地、若干校外实习基地、现代软件工程创新基地以及软件与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全面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支撑和指导。中心现有专职实验人员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6人获硕士学位。
二、中心实验课程体系
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是:注重软件基础、强调工程实践、坚持通信特色、激励自主创新。在原有“三六一”实验教学体系,即“三个层次、六个环节、一个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教学定位、针对学生特点及行业特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了软件与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三六一一”实验教学体系。三个层次是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验教学曾侧,六个环节是指“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综合实验-项目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六个实验教学环节,一个软件创新体系是指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教师科研团队和企业实际项目等,一个创业孵化计划是指在创新基础上,做好软件创业孵化工作。
通过“三六一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实践的积极主动性高涨。学生创新活动成果显著。软件创业孵化成绩开始凸显。经过中心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连年保持100%。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中心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现配备有各类服务器二十余台,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计算机组成与数字逻辑实验箱等共200余台套。
中心基于软件学院教学实践和创新竞赛的要求,在硬件资源集约化的基础上,构建大数据超融合平台,把资源配置、显示计算,数据分析、教学管理、实践训练等内容融于一体,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实践,智能算法分析等实践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互联网前端开发,服务器开发,网络编程,移动端开发等基础实践课程,自建设开始,培养学生100余人,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其他级别的创新竞赛10余次。
四、中心特色与成果
为适应IT行业的飞速发展,满足社会对工程型、实用型软件人才需求,中心依托北邮在信息通信领域的优势,中心建立了“注重软件基础、强调工程实践、坚持通信特色、激励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三六一一”实践教学体系。用实践驱动学习、项目实训驱动工程实践、实践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创业。实现了培养工程型、实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由中心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自有毕业生以来,连续保持100%高就业率,就业年薪高质量好。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创新水平高,这与中心一贯坚持的实践教学理念密不可分。据调查,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对他们毕业之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中心积极落实了国家关于软件产业和科技创新的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研究了在软件工程理论技术指导下,高效开发适合通信行业要求、符合相关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计划和实践内容,在提高学生的通信软件开发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多年来,毕业生受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UCSD等)的研究生导师们的欢迎;世界知名电信公司、金融企业、互联网巨头、通信设备制造商也纷纷诚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加盟。中心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市场急需的通信软件实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
成果:
1. 邝坚教授等6位老师完成的“创建“四位一体”创新实践教育机制,培养高质量人才”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 张笑燕教授等5位老师完成的“多层次全方位软件工程人才校际交叉培养”获2017年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邝坚教授等4位老师完成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3年北京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